返回

大明第一臣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七百四十二章 北平的出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『章节错误,点此报送』
  ,扔在地里,要不了多久就会腐烂,辛辛苦苦种的粮食,结果竟然白白扔掉。

  这种情况,哪怕到了后世,也都不少见。

  张希孟跟老朱分析了一路,基本上算是把北平,长城一线,种植粮食的难题,讲清楚了。

  归结起来,受限于自然条件,这里旱灾频繁,种植难度大,产量低,需要付出好几倍的辛苦,需要更大的投入。

  最后收获却是很有限。

  “主公,现在还多亏了我们兵势强盛,可以驱赶蒙古兵马,要是蒙古人卷土重来,骚扰边疆,抢夺百姓粮食。天灾人祸,凑在了一起。臣唯恐边疆还会崩溃,守在这里的人员,也不得不放弃土地,逃回内地。”

  张希孟道:“其实不需要土地颗粒无收,无法耕种。只要种田的投入过大,要承受的风险过多,而收获寥寥无几,就会造成百姓抛荒,放弃土地,毕竟大家伙都要生存。”

  老朱眉头紧皱,十分揪心,一个种田的事情,还真把他给难住了。

  “张先生,既然如此,那就多招募人员,给百姓降低田赋,给他们牲畜,动员将士,协助百姓种田……这些还不行吗?”

  张希孟无奈苦笑,“这些自然都行,但是却要算在朝廷的支出上面。而且也都是临时措施,治标不治本啊!”

  老朱咬了咬牙,“那先生到底有什么治本之策?”

  张希孟道:“治本之策臣也说不好,但是臣觉得,可以从这两大难题下手,针锋相对,或许能拿出办法。”

  “你说!”

  “这第一条,就是种田成本的问题,能不能用罪犯种田,甚至从外面雇佣劳力……先把这个花销降下来。然后要修建道路桥梁,建造粮仓,帮着百姓解决燃眉之急。”

  朱元璋点头,“这些都可以,只不过咱听着也像是治标不治本,跟咱想的也差不多啊!”

  张希孟笑道:“这就要说到如何克服风险了……臣以为单独的农户已经不行了。”

  老朱怔了一下,“先生什么意思?是需要百姓联合起来,就,就像河南那样,以村社合作,耕种田亩?”

  张希孟摇头,“还是不行,河南是短暂恢复,日后还要把土地交给百姓。其次,北平等地,胡风侵染,根本没有稳妥的村社,指望着效仿河南,也是行不通的。”https://wap.x81zw.co

  朱元璋想了想,突然笑道:“听先生的说辞,必定是还有办法,说出来听听。”

  张希孟道:“确实有一个办法,那就是筹建屯垦公司。”

  “屯垦公司?”

  “对!现在北平的情况,小农维持不下去,村社无从谈起,就需要规模更大,扛风险能力更强的屯垦公司!”

  张希孟向朱元璋分析,必须足够强大,人员多起来,规模打起来,这样一来,许多问题,就迎刃而解了。

  比如说旱灾的问题,单个农户不行,朝廷出手,又因为反应迟钝,耗费巨大,会得不偿失。

  但如果有个几千人的公司,就可以自己引水凿井,解决问题。就算解决不了,也不至于一下子就破产。

  而且屯垦公
第七百四十二章 北平的出路(2/3).继续阅读
《 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 》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