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

大明第一臣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二百六十九章 理论和实践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『章节错误,点此报送』
  渐渐急促,眼睛冒出期待的光芒……其实作为一个旁观者,就会发现,老朱此时宣布的均田令,不但跟最初不同,就连和渡江之后的初期版本,也不一样了。

  这倒不是老朱要推翻张希孟的均田大纲……恰恰相反,这是均田令发展下来的必然趋势。

  在淮西的时候,有口粮田,有桑麻田,有流转田,口粮田不纳田赋,又对富户进行限制,最高土地持有可以达到三百亩,视各地情况不同,会有差异。

  渡江之后,张希孟就自然取消了口粮田,没有了免税的条目。又针对桑田,增加了赋税。

  到了朱元璋这里,甚至连这些东西都取消了,直接就是简单干脆的平均!至于富户,老朱也不在优待,不给空子。

  道理很简单,地盘越来越多,情况越来越复杂,面对此情此景,继续沿用复杂的分田方案,最后必定会出现一大堆漏洞,最初的善意,也一定会变成富户豪强占尽便宜,转移负担的规则保证。

  既然如此,那就索性一刀切下来,干净利落。

  这么干肯定也会出差错,但只能两害相权取其轻。

  这一套做事方法,正是老朱从张希孟那里学来的,复杂的问题必须简单化,因为只有简单粗暴,才能立竿见影。

  而对明代财税稍有常识的人就会发现,伴随着这一道命令下达,大明朝最被人诟病的财税问题,已经发生了根本改变。

  就比如历史上朱元璋定天下官、民田赋,凡官田亩税五升三合五勺,民田减二升,重租田八升五合五勺,没官田一斗二升。

  惟苏、松、嘉、湖,怒其为张士诚守,乃籍诸豪族及富民田以为官田,按私租簿为税额。而司农卿杨宪又以浙西地膏腴,增其赋,亩加二倍。故浙西官、民田视他方倍蓰,亩税有二三石者。

  其实从这段简单的介绍就知道,原本的大明朝,田分官,民,官田田赋重,民田轻,另外还有什么重租田,没收的官田,名目繁多。

  最倒霉的就是苏州,松江等地,被报复性征税,最严重的地方达到了五倍之多,一直延续到了大明灭亡。

  税制弄得这么复杂,显然有文臣集团的问题,不管是李善长,还是杨宪,都算不得一心为国。

  他们的私心杂念太重,弄出来的漏洞弊端一堆。给苏松重税,等于是逼着这两地抗赋。朱元璋在日自然没有问题,朱棣也还能维护,但是到了后来,江南拖欠税款就成了常态。而一旦江南拖欠,其他地方也有样学样,哪怕只是轻税,也不愿意交了,你说气人不气人?

  而在张希孟的操持下,朱元璋对待税赋的看法有了巨大进步。

  首先一条,就是没有官田和民田之分……或者干脆说,所有土地都是官田,地主的名字都姓朱。https://wap.x81zw.co

  由老朱公平分给天下人,这就是张希孟所讲,天子职责,在于均分田亩。

  理论和实践,在这一刻,完美结合起来。

  听着朱元璋的话,终于有百姓哭拜地上,“青天大老爷啊!真是青天大老爷!”
第二百六十九章 理论和实践(3/3).继续阅读
《 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 》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